3-5月过敏高发季!清明想去踏青?中医给出抗敏“秘籍”

清明小长假来了!

草长莺飞、花海如潮的春日盛景

吸引着人们走出家门,踏青赏花

然而,在这绚丽的春光背后

一场无声的“花粉围剿战”正悄然打响

对于过敏体质者而言

扑面而来的花粉却成了“会呼吸的痛”:

鼻痒喷嚏连发不断

眼睛红肿泪流不止

皮肤红疹瘙痒难耐

不过别担心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

针灸科主任黄刚

为您送上实用的中医预防、调理指南

从而战胜花粉过敏

春季花粉过敏真相

及致敏源

春季花粉过敏真相

元凶画像:柏树/杨柳/梧桐等风媒花粉(占比90%以上)

作案手法:微米级颗粒随气流扩散,1朵花可影响方圆10公里

高危时段:每日上午10点下午5点(花粉浓度峰值期)

特别警示:虫媒花(樱花/桃花)反而是"安全区"!

在北方地区,3月至5月是春季花粉过敏的高发期,尤其是以柏树(如圆柏、侧柏)为代表的树种释放的花粉,成为主要的致敏源。

作为一种过敏原,花粉能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接触等多种方式使机体致敏。当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时,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机体中有一种IgE免疫球蛋白,一旦与作为过敏原的花粉相结合,就会使肥大细胞膜破裂和嗜碱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导致黏膜水肿、腺体分泌亢进、细胞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是花粉过敏?

花粉过敏症每年发作的时间比较固定,第一个高峰在春季,一般从3月持续到5月;第二个高峰是夏秋季,从7月至11月。

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眼痒、流泪、皮疹、咳嗽、咳痰、胸闷、气喘等。

有的人会将花粉过敏误以为是感冒,其实感冒与花粉过敏有所区别:

花粉过敏的症状受天气影响,晴天重,阴天轻。

一旦出现全身泛发性红斑样风团、持续性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甚至出现意识丧失等严重反应时,应立即就诊。

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及症状,观察皮疹、检查鼻腔等,并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抽血查花粉特异性IgE抗体等途径,明确诊断。

中医角度解读花粉过敏、预防及调理

中医认为花粉过敏(如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等)多与体质虚弱、外邪侵袭(如风、寒、湿邪)及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

主要病机

● 肺气虚:鼻为肺之窍,肺卫不固则鼻黏膜敏感。

● 脾虚湿盛:脾失健运,内生痰湿,与风邪相搏发为疹团。

● 肝郁血热:情绪压力大者,肝郁化火,加重皮肤瘙痒。

通过调整体质、扶正祛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缓解症状。

以下从预防和调理两方面进行解析:

中医预防指导

1.

增强体质,补益正气

调理重点:补肺气、健脾胃、温肾阳。

食疗法:多吃山药、莲子、黄芪、百合、红枣、生姜等补益肺脾的食物。

经方: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可增强免疫力,减少过敏发作。

2.

避免外邪侵袭

防风避寒:春季花粉高峰期减少外出,外出时戴口罩、护目镜,避免头部、颈部受风。

清洁鼻腔:回家后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清洗鼻腔,清除残留花粉。

3.

调节情志与作息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肝气郁结(肝郁易化火,加重过敏反应)。

早睡早起,避免熬夜耗伤正气。

中医调理

中医调理分急性期调理(发作时缓解症状)与缓解期调理(长期改善体质)两方面,下面以急性期调理为主进行介绍:

1.

疏风散邪,通窍止痒

中药方剂

辛夷、苍耳子、白芷:通鼻窍,缓解鼻塞流涕。

防风、荆芥、薄荷:疏散风邪,缓解皮肤瘙痒。

经方:苍耳子散(由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组成)。

或辨证使用中成药。

2.

局部缓解法

穴位按摩:按压迎香穴(鼻翼两侧)、合谷穴(手背虎口处)各3分钟,每日2次。

艾灸:大椎穴(颈后隆起最高点)、肺俞穴(背部第3胸椎旁开1.5寸),温阳散寒。

注意事项

中医调理需根据体质辨证施治,建议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过敏严重者(如哮喘、喉头水肿)需及时结合西医抗过敏治疗。

春季花粉高峰期前1至2个月开始调理,防患未然。

春季花粉过敏

并非不可战胜

科学防护+中医调理

安然应对

中西医协同

助您筑牢防线

清明小长假不再“畏花如虎”

尽情拥抱盎然春意

科室介绍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针灸科是省级重点专科、首都国医名师夏玉清教授电热针疗法中心、陕西省盆底康复基地、辽宁彭氏眼针学术流派传承工作站。科室集医疗、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将吞咽功能障碍、眩晕、面瘫、脑小血管病、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规范研究、技术创新等作为重点专科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与目标。 科室现有医务人员33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以上2人,主治医师8人,硕士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10人。目前门诊诊室、中医综合治疗室设施齐全,设置病床55张。

科室坚持“中西并重、针药并用、医疗与康复结合”的方针,努力发挥针灸特色和中医药优势,以传统针刺为主要治疗手段,辅以中西药治疗,先后开展了针刺、艾灸、拔罐、推拿、手指点穴、穴位注射、耳穴压豆、火疗、火针、艾熨、刺络拔罐、放血疗法、埋线疗法、穴位贴敷疗法(包括冬病夏治)、督灸、腹灸、康复技术、物理因子治疗等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疗法。

运用调神导气、醒脑开窍等针法,并配合现代康复等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引起的失语、面瘫、半身不遂、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中风后抑郁等有一定的疗效。对面瘫的治疗,根据分期、分型、病位、体质采取个性化的方案,提倡早期针灸介入治疗;对顽固性面瘫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穴位注射、火罐疗法、刺络法等,缩短了疗程。

采用温针、电针、火针、隔姜灸、中药外敷外洗及推拿、物理因子治疗等方法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肩周炎、颈椎病、落枕、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经验丰富。对耳鸣耳聋采用头电针结合音乐疗法治疗取得满意评价。面部穴位深刺配合耳针、刺络、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较擅长。

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对肥胖病、头痛、眩晕(高血压)、失眠、消化系统疾病、痤疮、痛经、月经不调、前列腺疾病优势明显。全面系统地开展了康复评定、物理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吞咽治疗等现代康复治疗,将中医传统疗法与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相结合,对脊髓损伤、脑外伤后遗症、神经损伤术后康复的治疗取得了一定成果。另外,科室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特色优势,对亚健康人群所表现出的活力降低、生理功能和代谢机能低下、对外界适应能力减退等症状有一定的调整和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诊疗范围:

盆底康复、中风(失语、面瘫、半身不遂、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中风后抑郁、面瘫、急慢性疼痛(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肩周炎、颈椎病、落枕、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耳鸣耳聋、三叉神经痛、肥胖病、头痛、眩晕(高血压)、失眠、消化系统疾病、痤疮、痛经、月经不调、前列腺疾病、不孕症、痿症(运动神经元病、截瘫)、脊髓损伤、脑外伤后遗症、神经损伤术后康复、亚健康人群状态调理。

第一时间看健康资讯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