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饮食攻略:吃对食物,活力满满迎春来

今天是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顾名思义,雨水的意思就是开始下雨了,雨量逐步增多。

“雨水”开始后,气温开始回升、冰雪逐渐融化、降水的形式从下雪转变为下雨。这是先辈们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可是,近些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增多、环境变化,北京冬天不怎么下雪了,雨水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少。

雨水节气不仅表明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还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能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是进行户外活动,沐浴阳光,促进维生素D合成的好时机。建议利用一切机会,到户外运动,对身心健康都有益。

在北方,雨水节气,冷空气活动仍然很频繁,天气变化多端,因此,要注意保暖,穿衣上要“春捂”,而不是美丽“冻”人。特别是老年人、小孩,还有有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等慢性病者更应该注意保暖。

这个节气期间饮食的基本原则还是谷类食物为主,食物多样,少吃生冷、辛辣食物,多吃新鲜蔬菜。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证能量的充足摄入

能量的来源以谷类为主,形式可以是米饭、馒头,同时注意变换花样,如南方的米线、米粉、北方的面条、大饼等;

注意经常吃些粗杂粮,除了玉米面、高粱面窝头等,每天可以通过粥的形式来增加粗杂粮的摄入;

做粥时,加些薯类,如地瓜、山药等,可做成地瓜杂粮粥、山药小米粥等。

2、注意补充水分

尽管理论上降水的机会增加,但气候仍然干燥,容易出现口舌干燥、嘴唇干裂,因此,除了通过足量喝水来补充水分外,每天要吃蔬菜、水果以补充水分。

最好选择新鲜、应季、深颜色的蔬菜;水果选择水分多的,如柑橘、柚子等。

3、吃点“野”

雨露滋润禾苗壮!随着雨水的降临,大自然无私地奉献食物,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野菜。地里长的荠菜、苦菜、灰灰菜、鱼腥草,树上长的榆钱、槐树花等都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野菜有鲜美、独特的味道,还含有不少的营养物质。它们的营养成分和普通的蔬菜差不多,含的水分多,有65%-95%的水分,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核黄素丰富,矿物质,如钙、钾、镁的含量也较高,膳食纤维丰富,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减少便秘。

野菜的吃法有多种:

· 凉拌:荠菜、苦菜等,看着清、吃着爽;

· 做馅:荠菜馄饨、饺子;

· 蒸:扫帚苗、榆钱等蒸好拌着蒜汁吃;

· 还可以做汤、煮面时放点野菜,增色增味。

* 提醒大家吃野菜时要注意:不认识的野菜不吃、路边的野菜不要吃,不多吃。

另外还要多晒太阳

进入雨水节气后气温多变,会忽上忽下地逐渐升高,冷空气活动仍然很频繁。因此,在生活起居、穿衣方面,还是应该要注意保暖,按照老话说的要“春捂”。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少年,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更应该注意保暖。

在空气好、阳光足的时候,走到户外活动,开展一些快走、慢跑等活动,不仅可以通过沐浴阳光激活体内的维生素D,有利于骨骼健康及慢性病的预防,而且有益于身心健康。

你那里下雨了吗?欢迎来留言区参加讨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