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医话 | 年后心理调适:如何应对假期综合症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艳教授

随着春节的结束,许多人在享受完假期的欢愉后,可能会感到一阵失落和不适。这种现象被称为“假期综合症”。无论是工作压力的回归,还是生活节奏的重新调整,很多人都在这个阶段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心理挑战。

什么是假期综合症?

假期综合症(Post-Holiday Syndrome)通常指的是人们在假期结束后所经历的一系列负面情绪和心理状态,包括:

焦虑:对即将到来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感到担忧。

抑郁:失去假期带来的轻松感,感到情绪低落。

疲惫:虽然在假期中休息,但因节日活动过多或作息不规律导致的身体和精神疲劳。

注意力不集中:难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思维敏捷度下降。

假期综合症的成因

1.

心理预期与现实落差

在假期中,人们通常能够享受悠闲时光,与家人朋友聚会,放松身心。然而,当假期结束,面对繁忙的工作及生活琐事时,心理上的强烈反差会导致情绪波动。

2.

生物钟紊乱

假期期间,许多人会打破正常的作息时间,晚睡晚起,饮食习惯也可能发生改变。这种不规律的生活方式会影响生物钟,使得在假期后重新适应正常生活变得困难。

3.

压力累积

假期往往是人们暂时逃避工作的高压状态,但实际上,假期中的某些事务(如未完成的工作、未来的工作安排等)依然存在,因此假期结束时会产生更大的心理负担。

如何应对假期综合症?

01

调整心态

积极思考:在假期结束之际,试着将注意力从失落转向新一年的目标与规划。可以列出新年计划,让自己充满期待。

放下完美主义:接受年后的适应期是正常的,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逐步适应新节奏。

02

恢复规律作息

设定作息时间:尽快恢复到固定的作息时间,比如每天早上同一时间起床,晚上同一时间就寝,有助于调整生物钟。

重视睡眠质量:确保每天获得足够且高质量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使用电子设备,以减少对睡眠的干扰。

03

管理压力

制定合理计划:在工作中制定清晰的任务列表,优先处理重要事项,逐步增加工作强度,避免一开始就给自己太大压力。

学会放松:可以通过瑜伽、冥想、深呼吸等方法来缓解压力,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04

保持社交联系

与家人朋友交流:假期结束后,可以主动联系亲友,分享自己的感受,互相支持,共同应对压力。

参与社交活动:参加一些有趣的社交活动或小型聚会,重拾与他人的互动,提升积极情绪。

05

注重身体健康

均衡饮食:恢复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水果和蔬菜,减少油腻和高糖食品的摄入,有助于提高身心状态。

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释放内啡肽,提高整体情绪。每天至少30分钟的锻炼,如散步、跑步或游泳,都能帮助你更好地应对假期后的状态。

假期综合症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正确的心理调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可以在新的一年里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姿态迎接生活的挑战。如果您发现自己难以独自调整情绪,或者感到持续的焦虑和抑郁,不妨考虑去医院寻求专业帮助。专业的心理医生可以为您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应对策略,帮助您更好地度过这个时期,恢复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医学指导:李艳,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中医师,国家2级心理咨询师。现为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主任。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中医药人才称号,广东省中医院青年名中医、羊城好医生称号。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临床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师承北京广安门名中医仝小林教授、陕西中医学院张学文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河南中医学院李发枝教授,在中医学术和医德医技方面深受名老中医熏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伤寒六经”“脾胃论”为主的中医理论指导体系,尤其擅长运用“伤寒六经辨证”“脾胃论”相关理论指导治疗焦虑障碍、抑郁发作、睡眠障碍、惊恐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睡眠相关疾病。

接受过系统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婚姻治疗、家庭系统排列、沙盘治疗等各流派心理治疗专业培训,灵活采用个人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家庭系统排列、沙盘游戏、情志相胜疗法等多种疗法,病种涉及各类睡眠障碍、抑郁发作、各类神经症、人际关系困难,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婚姻家庭关系异常、亲子关系异常、职业适应困难等各类心理障碍。

出诊时间:周一、三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门诊心理睡眠科),周四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西区五楼特需门诊)。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简介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成立于2005年,建科以来,发展迅速,诊疗病种全,综合服务能力强,全国影响力大。专科目前拥有临床医生13人,心理治疗师3人,年门诊人次超过30000,纯中医药治疗率接近95%,有效率达80%以上。

心理睡眠专科针对病种涉及各类睡眠障碍、精神障碍、心理障碍及一些疑难杂症。并调整人际关系不良、亲子关系异常、学习障碍、青少年适应障碍、婚姻关系异常等。

科室临床诊疗过程重视躯体治疗以及心理治疗,根据个体需要,治疗方案高度个体化。有选择性结合中药汤剂、针灸、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开展个人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睡眠认知行为治疗、催眠疗法、沙盘治疗、针灸等特色疗法,临床疗效显著,中医特色突出。

供稿:大德路总院心理睡眠科 李凤

执行编辑:庄映格

审核校对:王军飞

责任编辑:陈佳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