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呼吸道及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具有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征。
临床表现主要有高热、头痛、四肢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伴有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体弱者和老年人感染后易出现肺炎、脑炎、心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相对来说,普通感冒一般无全身症状或症状轻微,流感引起的症状更严重。
人类对流感病毒的研究与认识
直到20世纪,人类才首次分离出流感病毒,但是 对流感的认识自公元前就开始了。
1933年,英国人威尔逊·史密斯首先发现流感病毒,命名为H1N1,H代表血凝素,N代表神经氨酸酶,数字代表不同亚型。实际上这是最早发现的人类流感病毒。在此之前,科学家已经于1901年和1930年先后分离出禽流感病毒和猪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可以引起人以及 禽鸟类、猪马牛、蝙蝠等多种动物感染和发病。目前可分为 甲、乙、丙、丁四种亚型,除了丁型,其他三型都可感染人。
人流感主要是 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由于甲流和乙流不具备交叉免疫机制,感染甲流后,仍有机会感染乙流,反之亦然。甲流、乙流的临床症状和传染性相似,预防和治疗方法也相同。
甲型流感病毒存在 抗原漂移、抗原转换两种变异方式。
抗原漂移是基因突变后累积产生的结果,发生抗原漂移的病毒可再次感染先前已获得免疫的宿主,进而导致流感的反复流行(如季节性流感)。
抗原转换可产生新的亚型,通常由人流感病毒和动物流感病毒发生重配后产生、或动物流感病毒发生重大变异后产生,可导致流感大流行。
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间,流感是一个人类超级杀手。
全球流感大流行
一、 1918年“西班牙流感”(H1N1)。
1918年,史上最骇人的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西班牙流感”(H1N1)被称为“人类史上最大瘟疫”,估计全世界患病人数在5亿以上,至少5 0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本次流感的起源尚不明确。有报道显示1918年3月在美国的底特律、南卡罗莱纳和圣昆丁监狱出现了一种不同于往常的呼吸道疾病的暴发,并且在青年人中也有很高的病死率,这可能是最早的关于这次疫情暴发的提示。
这次暴发发生在1918年1月至1920年12月间,当时正逢世界第一次大战,参战国家如德国、英国、法国和美国严格管制媒体对疫情的报道,以免影响士气。西班牙是中立国,并未参战,所以没有实施审查制度,媒体可自由报道该疫情在当地的流行,给人们造成错觉,以为西班牙的疫情特别严重,故称“西班牙流感”。
二、 1957年“亚洲流感”(H2N2)。
1957年2月,在我国云南地区发生了由甲型H2N2流感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4月迅速传至东南亚地区和日本,5月传至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6月传至巴基斯坦、欧洲、北美洲和中东地区,7月传至南非、南美洲、新西兰,8月遍布中非、西非、东欧和加勒比海地区。短短6个月时间,引发了全球流感大流行。本次疫情因起源地被称为“亚洲流感”。之后的研究发现,引起本次大流行的甲型H2N2流感病毒是由人H1N1和禽H2N2病毒重配而形成的。
与1918年流感大流行相比,本次疫情严重程度稍低,估计的最高病死率约为0.67%,造成全球100万~200万人死亡。死亡病例多为儿童和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的病死率也较高。
三、 1968年“香港流感”(H3N2)。
在“亚洲流感”之后约11年间,甲型H2N2毒株在人群中形成季节性流行,直至1968年,H2N2病毒与H3禽源病毒发生重配,形成了新型H3N2病毒。
1968年7月,中国香港地区报告发生流感疫情,8月传至美国和日本,越战美军返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疫情的扩散和传播,9月传至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12月传至加拿大,1969年1月传至法国,继而传至南美和南非。由于最早在中国香港地区发现疫情,随后向全球传播,因此得名“香港流感”。
相比前2次大流行,本次疫情在地域上的传播速度稍显缓慢。“香港流感”的总死亡人数约在50万~100万人之间,全球超额死亡率仅为0.169‰,其严重程度远低于1918年和1957年流感大流行,可能因为引起“香港流感”的H3N2病毒的N2来源于人群中流行的H2N2流感病毒,人群对其有一定的交叉免疫力。
四、 2009年甲型(H1N1)所致流感。
2009年,墨西哥和美国几乎同时出现人流感暴发疫情,从墨西哥和美国的病例标本中分离到一种全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被确认为引起本次疫情的病原体。
在几周的时间内,疫情迅速从墨西哥和美国传至30余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6月,WHO宣布本次流感疫情进入全球大流行阶段,截至10月疫情已波及全球几乎所有地区,全球病例数约38万,死亡人数超过4000人。2010年8月,WHO宣布本次全球流感大流行疫情结束。
引起本次疫情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由在猪群中流行的一种三元重配猪流感病毒与欧亚系猪流感病毒重配而来,全球绝大多数人对该病毒没有免疫力,且当时使用的流感疫苗不能提供有效保护。
这次大流行是目前为止最温和的一次大流行。数学模型推算全球死亡人数约在15万~57万人之间,死亡病例多为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给各国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GDP的0.5%~1.5%,但可能低估了其他感染防控措施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如学校停课、工厂关闭等造成的生产力损失、消费习惯的转变和旅游业的衰退等。
未来的趋势
目前研究认为 流感大流行还会再次发生, 预防和控制流感仍是一个全球性挑战。
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抗流感病毒药物的研发也在持续进行中,并在短期治疗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预防和控制流感病毒感染最为有效的措施仍是接种疫苗。
做好准备计划和应急预案,才能将灾难危害程度降到最低。每次流感大流行的出现对人类社会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只有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应对准备能力,才能从容应对可能到来的疫情。
如何预防流感?
一、 疫苗接种
预防流感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是接种疫苗,每年的 10月到第二年的3月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通过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感染流感和发生重症的风险, 如果在流感流行季来临前未能完成接种,在整个流行季仍可以接种。
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周到4周以后抗体可达到保护性水平。流感疫苗的组成成分,每年会根据全球流感监测数据以及WHO的推荐进行调整,以确保对当年预计流行的流感病毒株有良好的防护效果。
6月龄以上的人群,如果没有禁忌症,都应该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老年人、婴幼儿、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因为流感病毒亚型较多且抗原易变异,人体对某种病毒有了免疫力不代表可以预防另一种,因此即使得过流感也需要接种疫苗来预防其他流感病毒亚型。
目前,我国流感疫苗品种很多,其中 三价和四价灭活流感疫苗适合6月龄及以上人群,三价减毒活疫苗适合3-17岁人群。对可接种不同类型、不同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自愿接种任何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
二、 日常防护
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注意保暖,睡眠充足,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增强体质,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在流感流行季节,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学校、托幼机构等单位应加强晨午检、消毒等日常防控工作,经常开窗通风,加强日常疫情监测,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隔离报告。
有用的知识又增加了! 点赞+分享~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 源:
江苏疾控(微信号:jscdcwx)
供 稿: 急传所
美工编辑:江苏疾控微创团队
参考
[4] 杨馗. 病毒来袭:"一战"动员与美国1918年流感疫情的暴发[J]. 外国问题研究,2023(1):78-86.
[11] 祁贤. 甲型流感病毒的进化及对流感防治的启示[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21,34(11):1121-1125. DOI:10.16571/j.cnki.1008-8199.2021.11.001.
[12] 江海燕,朱庆平,陈涛,等. 流感病毒疫苗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展望[J]. 科技导报,2010,28(14):105-108.
往期相关链接:
[1] 江苏疾控: 流感疫苗什么时候打最好?权威解答12个你最关心的问题
[2] 江苏疾控: 正值流感流行季节,如何科学预防与应对?
[3] 江苏疾控: 甲流刚好又中招乙流?甲流乙流权威答疑!
推荐阅读
换季家中大扫除消毒,远离这个误区!
11-4
大满贯!我省在2024年长江三角洲区域职业健康达人技能竞赛中斩获佳绩
11-4
体检报告单上的“钙化”,你了解多少?
11-3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