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体检查出结节、息肉......哪个才是癌症的先兆?

近日,家医君在后台收到一位粉丝的留言:“最近单位体检,在报告中意外发现胃内出现了息肉。因为平时身体也不错,就没管它。然而,但我朋友提醒我,若对‘息肉’不加以治疗和控制,任其自由发展,会演变为癌症。这是真的吗?”

许多人在体检后,被告知身体某个部位长了息肉、结节......这些情况,有的可能是癌症的前期征兆,有的却不用过多在意。那到底应该如何区分呢?

01

结节、息肉,

到底哪个离癌症更近?

在CT、B超、磁共振等各类医学检查中,所发现的直径小于3cm的结节状病灶,我们称之为结节。这些结节是区别于正常组织、异常凝聚而成的身体组织。

结节可能出现在人体的任何部位,如肺部、乳腺、甲状腺以及皮下组织。它们的形状各异,有的呈圆形,有的呈椭圆形,还有的不规则。大小也各不相同,小如粟粒般微小,大如樱桃或更大。

息肉,则是生长在人体器官黏膜表面的小赘生物,形态上像“肉疙瘩”。它们的大小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形状多样,有的像蘑菇,有的像桑葚,还有的像小山包。

息肉常常出现在空腔部位,尤其是消化器官,如肠道、胃部和胆囊等,因为这些是人体最大的空腔脏器。

与息肉不同的是,结节并非一种具体的疾病诊断,而是基于影像的观察结果。局部发炎或组织增生等情况,都可能在影像上呈现为结节。

虽然结节和息肉并不等同于肿瘤,单个、两个息肉、结节癌变概率不高,但数量越多,癌变机会越高息肉、结节越大癌变率也越高

一般情况下,这些息肉应该切:

  • 肠息肉:越早切越好

  • 胃息肉:发现就得切

  • 胆囊息肉:>1cm的要切

  • 宫颈息肉:更年期女性及时切

一般情况下,这些结节及时切 :

  • 甲状腺结节:>1.5cm的要切

  • 肺结节:>2厘米的要切

结节、息肉、囊肿这些小毛病本身并不可怕,一旦检查出来异常,用不着自己吓自己。只要做到定期复查和配合医生进行后续的检查,就大概率能将恶变“扼杀”在摇篮里。

02

身体长“息肉”“结节”的人,

多半有这些坏习惯!

1. 爱吃高脂食物

大量的脂肪被摄入体内时,会促使肝脏分泌更多的胆汁进入肠道这些胆汁在细菌的作用下会进一步分解成有害的胆酸成分,进而刺激大肠壁产生息肉

不仅如此,频繁食用红肉或油炸食物还容易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从而引发胃息肉的生成

2. 长期久坐

长期久坐不动,会致使肠道蠕动速度减慢,进而对肠壁产生刺激,引发排便不规律。这种情况会延长有害物质在肠道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加致癌物质与肠道内壁的接触机会,最终可能导致息肉的生成

3. 抽烟喝酒

长期过量饮酒不仅损害肝脏,还会削弱身体免疫系统,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甚至激活致癌物质

吸烟的危害不仅限于肺部,对胃肠道也产生深远影响。尼古丁渗入血液后,会干扰胃黏膜的血液供应,从而阻碍胃黏膜的自我修复能力。

4. 经常处于不良的情绪中

中医理论认为,不论结节出现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其本质都是由于痰、淤、湿以及邪气的凝结所形成。

当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遭遇困境,无法找到有效的排解方式时,这些压力和负面情绪就会导致情志不畅,进而引发肝气郁结。

肝气的淤滞会阻碍人体“气”的流畅运行,使得推动力减弱,从而产生痰、淤、邪、液等病理产物。这些产物最终会凝结成为有形的结节。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被诊断出患有息肉或结节,无需过分担忧。重要的是要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复诊,并且务必谨慎选择医疗机构,避免受到非正规医院的误导。同时,不要盲目相信所谓的能够消除息肉或结节的“神药”。保持豁达的心态,按照医嘱该接受治疗时就治疗,该进行检查时就检查。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彭秋霞

审校:郝雅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