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经期水肿是不是每个女性都会遇到的问题?

经期水肿又叫“经行浮肿”“经来遍身浮肿”,是一种在月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出现的浮肿,浮肿的部位与轻重程度均因人而异。据现有研究发现以周期性出现面睑或手肘脚踝浮肿为主,表现为上眼睑肿胀,发亮光,并且有沉重感;症状严重者,其眼皮外观会肿得像“蚕宝宝”似的。

月经是女性独有的正常生理现象,当内分泌异常、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等,都有可能导致经期水肿,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经期症状。例如女性在生理周期前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身体代谢水分的情况变差,便会出现浮肿的症状。

中医认为:“肾为胃关,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经行浮肿或经来遍身浮肿。多因脾肾阳虚,气化不利,水湿不运所致;或因肝气郁滞,血行不畅所致。

中医认为肾主水,可调节体内水液平衡,对体内水液的潴留、分布与排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调理此症需活血通经,利水消肿,通过艾灸调理经行浮肿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中医古法艾灸主要是通过燃烧艾绒散发出温热刺激特定穴位,激发经络,以达到改善体质,调理疾病的作用。正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可以改善肾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水排出体外。

下面是关于经期水肿的艾灸调理方案分享,供大家参考。

1、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艾灸太溪穴具有补肾益阴、温阳利水的功效。

2、复溜穴:坐位或仰卧位,由内踝尖向上量约2横指,交信穴后0.5寸的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艾灸复溜穴具有补肾益阴、温阳利水的功效。

3、交信穴: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艾灸交信穴具有益肾调经、调理二便的功效。

4、照海穴: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艾灸照海穴具有补肾强骨、调经补血的功效。

5、水分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艾灸水分穴具有通调水道、行气消胀的功效。

6、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肾俞穴具有温肾壮阳、培元固本的功效。

7、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直上3寸,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艾灸三阴交穴具有调补肝肾、消肿除湿的作用。

艾圣医皇提醒,艾灸以上穴位一般需要15—20分钟,具体艾灸时间和艾灸穴位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和症状的轻重程度加减。

月经期间经血消耗过多,需要及时给身体补充气血,补充充足的营养;调节情绪,谨记月经期间的可为和不可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