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世界肠道健康日】“肠”路漫漫:关爱肠道,从做肠镜开始

原标题:【世界肠道健康日】“肠”路漫漫:关爱肠道,从做肠镜开始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更多

“大夫,你快帮我看看这个病理结果写的管状腺瘤,这是不是癌啊?”

门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病人,神情紧张地拿着肠镜报告和病理单求助医生。在 5月29日“世界肠道健康日”这个重要的节日,让我们跟随 北京胸科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孙舒仰一起来认识 结肠息肉的庐山真面目。

结肠息肉,通俗地讲,就是结肠内壁上生长出的小肿块,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其从结肠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形状各异,有的像蘑菇头,有的为圆形,有的扁平,有的带蒂,还有的呈棒杆状等。

(扁平息肉)

(圆形息肉)

(带蒂腺瘤性息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绝大多数人的结肠息肉并不会有任何症状,但如果它们生长得很大或者位置特殊,可能就会引发腹痛、便血或排便习惯改变,甚至是肠梗阻等问题。

年龄的增长与结肠息肉的发病率有很大的关系。统计数据显示,50岁以上的人中,有30%到50%的人可能有结肠息肉。这并不代表年轻人就完全不会有这个问题,只是相对来说,年轻人的发病率较低。此外,男性群体发生结肠息肉的可能性要比女性高。

01

结肠息肉小知识

发现结肠息肉如何区分?

结肠息肉根据病理性质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以及锯齿状腺瘤;

非腺瘤性息肉主要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为良性病变,不容易发生癌变。

腺瘤性息肉也是良性的,但癌变潜力相比非腺瘤性息肉更高,尤其是绒毛状腺瘤和锯齿状腺瘤。

长了结肠息肉就会得结肠癌吗?

结肠息肉本身并不等同于结肠癌。

研究发现,大多数结肠癌的发生都与腺瘤息肉有关,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大多遵循“腺瘤→癌”的顺序。这是因为腺瘤内的细胞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细胞无法正常控制其增长,从而恶变。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因此,及时发现并早期切除腺瘤息肉,是预防结肠癌的重要措施。

(息肉发展到癌的发展过程)

结肠有息肉到底要不要切除?

一般结肠息肉转变成结肠癌需要5~10 年的时间,如果能够及时发现结肠息肉,早期切除,就可以阻断息肉转变为结肠癌。

结肠息肉是否需要切除,取决于其类型、大小和数量,以及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

一般来说,大部分结肠息肉,特别是腺瘤,都应该被切除。因为这类息肉有一定的恶性转化潜力,即可能发展为结肠癌。通过在结肠镜检查中及时发现并切除这类息肉,能有效降低结肠癌的风险。

然而,如果息肉非常小且内镜医师通过经验判断考虑为增生性息肉或者炎性息肉,医生可能会选择监测而不是立即切除,因为这类小型息肉恶变的可能性相对较低。然后在定期的结肠镜复查中,医生会持续监测这些息肉的情况,一旦发现任何异常或者息肉有增大的趋势,就会及时进行切除。

此外,如果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不佳,且息肉没有恶变的迹象,医生可能会权衡利弊,暂时不进行切除,而是选择密切监测。因此,关于是否需要切除结肠息肉的问题,并没有一条适用于所有人的答案,具体决定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的意愿和对风险的接受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结肠息肉内镜怎么做?

大多数结肠息肉的治疗采用的是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医生能够直接观察到结肠内部,准确找到并切除息肉。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高频电凝切除术(用电流烧灼并切除息肉)、活检钳钳除术(处理较小的息肉)、以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处理较大型息肉)。

APC示意图

钳除息肉示意图

EMR治疗示意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ESD手术切除较大息肉示意图)

内镜下切除患者一般不会有疼痛感,不必过多担心。

02

结肠息肉切除后的

注意事项

01

饮食调整

手术后的初期阶段,应避免摄入高纤维食物,以降低肠道负担。随着康复进程,可以逐渐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量。

02

观察症状

如果出现严重的腹痛、便血、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03

避免剧烈运动

结肠镜手术后一到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出血和肠道穿孔的风险。

04

药物管理

术前停用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的患者,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并发症,研究建议在术后5-7天后可以恢复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这个时间范围只能作为参考,实际恢复使用时间应由医生决定。

05

定期复查

结肠息肉切除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确保没有新的息肉产生。复查的频率取决于原先息肉的数量、大小、形态以及是否存在恶性变的情况。

06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结肠息肉的再次发生。包括保持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03

特别提醒

按时随访,持续守护健康!

随访是治疗结肠息肉的重要环节。通常小型腺瘤需要每3-5年进行一次随访结肠镜检查。大型腺瘤或有多个腺瘤,需要在切除后1-3年内进行检查。具体的随访计划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对于这种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定期体检和结肠镜检查不可少。

北京胸科医院消化内科于2023年2月1日开科,截至目前已完成胃肠镜约900例。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4名。主要从事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诊疗工作,在普通/无痛胃肠镜检查、超声内镜检查、十二指肠镜检查、小肠镜检查、胶囊内镜检查方面经验丰富。 尤其专长于消化道癌前期病变/早癌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内镜下诊治。

消化内镜中心拥有目前世界先进的新一代高清内镜成像系统,包括放大内镜(病变边界、性质诊断),治疗内镜(3-4级手术治疗),内镜用水泵(实现即时冲洗,提高内镜检查视野,可完成水交换结肠镜),二氧化碳送气装置(舒适内镜检查和4级内镜手术的保障),消化内镜高频电刀主机加氩气刀发生器主机(高效病变切除的保障),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机(灭菌级消毒,安全内镜检查的保障),内镜干燥柜(双重空气净化,独立存储空间,实时监测),新风系统和空气净化器(洁净操作环境的保障)。

“肠”路漫漫

不妨从做肠镜开始吧

稿件提供:消化内科 孙舒仰

图片提供:消化内科

页面编辑:宣传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