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塑心学堂 | 高血压诊断标准变了?

原标题:塑心学堂 | 高血压诊断标准变了?

塑心学堂 开栏语用心呵护生命,用爱延伸服务,塑心学堂专栏将定期推送心脏和急危重症相关的防治及养生保健科普知识,为您排忧解惑!

2022年11月13日上午,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等共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正式发布。新版指南基于近年来大量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对临床的高血压诊断界值、不同人群降压目标等内容做出了新推荐。本次指南最大的亮点是下调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最新的高血压标准为收缩压≥130 mmHg和/或舒张压≥80 mmHg(原为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但是国家卫生及健康委员会通过“健康中国”发文表示,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近期这场围绕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讨论,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辩,也让许多人疑惑,到底血压高于多少是高血压、血压控制在多少才达标?今天,广东省中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张敏州教授结合最新的医学证据及临床经验为您详细分析并给出建议。

高于多少是高血压?

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国内外相关研究一直未能达成共识。美国是第一个将血压≥130/80 mmHg作为最新高血压标准的国家,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等联合制定、发布新版高血压指南定下该标准后,在世界范围内亦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多国仍维持≥140/90mmHg的高血压标准;而且目前美国家庭医师协会亦仍在沿用旧的≥140/90mmHg的标准。此外,对于新的高血压标准, 目前仍缺乏以中国人群为目标的随机对照试验等高质量研究支持。根据我国2010年、2017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防治指南、临床路径等均明确: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目前此标准仍未改变

因此本文 建议沿用国家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的标准,对于 收缩压/舒张压处于130-139/80-89 mmHg水平的人群,划分为血压的“ 临界高”,可以通过戒烟、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控,暂不使用降压药物治疗。

血压控制在多少才达标?

国外相关研究证实,对于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心力衰竭、房颤等疾病)的患者, 血压控制达标(收缩压<130mmHg和舒张压<80 mmHg)将明显减少后续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会有更低死亡率以及更长的寿命。对于部分特殊人群(80岁以上高龄患者、合并急性脑出血以及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等)的血压目标可以放宽到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 mmHg。

血压“临界高值”怎么办?

建议对此类人群先采取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的综合疗法来调整,同时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 戒烟控酒

香烟中含有尼古丁(烟碱),会使得人体的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过度兴奋,促进肾上腺分泌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素大量分泌,从而升高血压。所以高血压患者应尽早戒烟。长期大量饮高度酒对心脏、血管、肝脏等脏器的功能有损伤作用,可招致酒精性心肌病、肝硬化,应进一步减少或避免摄取。

2. 限制盐摄入

每日饮食中的盐是高血压病的“隐形推手”,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要超过5g,建议使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

3. 适量运动

推荐有氧运动作为高血压患者的首选,可帮助平均收缩压降低4.9~12.0 mmHg,舒张压降低3.4~5.8 mmHg。运动的方式包括体操、快走、慢跑、太极拳等活动;运动强度因人而异,最常用的强度指标为最大心率达到180(或170)减去年龄,如50岁的人运动时目标心率为120-130次/分,如运动时出现头晕、胸痛、心慌等不适,应马上停止,尽快休息,不要勉强。运动频度一般要求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不等,累计每周大于150分钟。

张敏州教授温馨提示:目前国内对高血压的标准还有一定争议,但仍以国家发布的(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旧标准来诊断,但随着越来越多研究结果的出现,未来的高血压诊断很有可能变成130/80mmHg的新标准。如果按照新标准来诊断,我国的高血压患者可能会激增1个亿,大大增加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在医疗、经济及保险等多个领域的负担。对于收缩压/舒张压在130-139/80-89 mmHg的 “临界高值”人群,相关研究表明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从而降低血压,暂不建议使用降压药物治疗,此类人群不必过度惊慌。此外,于此推荐一些有降压作用的中药,如:天麻、钩藤、黄芩、桑叶、菊花、葛根、罗布麻、珍珠粉、山楂、杜仲、夏枯草、茯苓及决明子等;降压作用的食物则有:葡萄干、红枣、橘子、黑木耳、香蕉、南瓜、西红柿、苋菜、芹菜、紫菜、海带等,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以及防治高血压。

塑心学堂 | 长期久坐,警惕肺栓塞!

塑心学堂 | 如何科学喝水?

塑心学堂 | 同为冠心病,男女竟有别?

专家指导:

张敏州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广东省高校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创新团队负责人,广州市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症医学重点专科协作组总负责人,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副会长兼心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在全国中医院中率先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成功救治104岁超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服用益气活血中药“通冠胶囊”,随访至110岁健康良好,创世界医学奇迹。主持制定并发布我国首部中文和英文版《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构建并推广“急性心肌梗死救心、治心、养心三位一体”新模式。

擅长: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动脉硬化、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康复和中医养心等。冠心病介入治疗和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

出诊时间

出诊地点

周二上午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

西区五楼特需门诊

周四上午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

西区三楼心脏门诊

本期作者简介

廖鹏达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现任职于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医院重症医学科。日本丰桥心脏中心及日本草津心脏中心访问学者,曾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进修;是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成员;广东省胸痛中心协会会员。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共同作者第一发表SCI论文4篇,SCI收录会议摘要1篇。参与《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制订工作。

擅长: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病等重症心肺疾病的介入治疗及中西医结合防治。

出诊时间:周三下午(大德路总院西区三楼心脏中心4诊室)

周四上午(大德路总院研修楼8楼心肌梗死慢病管理中心13诊室)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重症医学科

执行编辑:张靓雯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