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肺结节人群过亿,确诊良恶性加个抗体筛查 | 搜狐健康课·精编

原标题:肺结节人群过亿,确诊良恶性加个抗体筛查 | 搜狐健康课·精编

出品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搜狐健康

作者 | 谷雨微

编辑 | 胡鑫

“肺结节的初诊是全球性的难题,‘同影异病’‘同病异影’在肺结节影像表现上十分常见,因此无法简单给出一个‘一锥定音’的答案。”11月16日,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内科教研室副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患者教育专委会副主委苏春霞在“说尽肺小结节防治关键事儿”系列直播第二场节目“良恶性肺结节的识别与判断”中谈到。

肺结节初诊是全球难题,精准诊断需区分生物学良恶性

“近年来,肺结节良恶性判断成为了早期肺癌诊断中最为棘手的难题,目前针对肺结节的处理指南层出不穷,但各大指南均未达成统一共识。”苏春霞指出,仅靠影像学表现,无法对肺结节的良恶性进行区分。

事实上,肺结节只是一个影像学概念,并不是一类疾病的名称,而是指在胸部CT检查图像上发现的、直径小于3厘米的病灶。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癌学组副组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五科主任周承志介绍,“评估肺结节良恶性,通常从结节大小、形态、性质等方面入手,同时需结合动态观察,目前也可以利用一些针对性的新技术,如人工智能技术、液体活检、抽血查抗体、痰液检查等进行检查。”

“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本质的区别在于生物学良恶性。”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执行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CSCO)周建娅补充道,“全球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影像学CT检查及生物学-肺癌自身抗体抽血检查能发现早期肺癌。肺癌自身抗体能在早期肿瘤尚无血管阶段检测到相关信号,可以作为重要的结节良恶性评估参考依据。”

“一切了之”会增加手术风险,肺结节不应过度诊疗

按照各家医院的检查结果显示,40岁及以上人群肺结节的检出率在20%左右,按照中国40岁以上人数总和进行测算,我国可能存在超1亿肺结节人群。

检出肺结节,能否“一切了之”?周承志指出,“肺部不可再生,能耐受手术治疗的次数非常有限,即便是相对段切、肺叶切除来说,损伤更小的楔形切除术,对人体依然会产生不小的风险和负担。因此,不建议肺结节人群盲目地将无比珍贵的手术机会用掉。”

“其实筛查出肺结节不用过分恐慌,特别是小于8毫米的结节,即便有一定的恶性倾向,但侵袭能力并不强,还是会有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周建娅也建议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再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苏春霞进一步强调,长期随访是更为安全的医疗建议。“影像学检查结合抽血查肺癌自身抗体能够全面掌握肺结节生长变化的规律,以方便制定后续的随访周期与诊疗方案。如果抗体指标阴性,影像学建议3-6个月随访一次。抗体有一个或多个指标阳性,则说明结节病灶恶变风险高,恶性概率大,要提高随访频率、密切观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