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世界母乳喂养周|母亲科学吃动睡,哺乳质量有保障

原标题:世界母乳喂养周|母亲科学吃动睡,哺乳质量有保障

8月1日至7日是第31个“世界母乳喂养周”

母亲科学吃动睡,哺乳质量有保障

本报记者 楚超

今年8月1日至7日

第31个“世界母乳喂养周”

一直以来,各项权威指南都建议宝宝两岁前要坚持母乳喂养。82日,世界母乳喂养周主题研讨会暨中国孕妇、乳母膳食指南(2022)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其中对《中国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2022)》进行了发布和解读,指出哺乳期女性膳食均衡、睡眠充足、增加活动,对保证哺乳质量有积极意义。

出生后尽早开奶,做到回应式喂养

对于母乳喂养方式,今年6月发布的《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2022)》强调,要在出生后1小时内开奶,重视尽早吸吮;同时做好回应式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具体来说,新生儿出生10~30分钟,即具备觅食和吸吮能力,出生后30分钟到1小时内的吸吮有助于建立早期母乳喂养。出生1小时后让新生儿开始吸吮,可刺激乳头和乳晕神经感受,向垂体传递其需要母乳的信号,刺激催乳素的分泌,这是确保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适当时,从“有求必应”转为“定时配送”

对于母乳喂养的技巧,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的专家表示,宝宝因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按需喂奶,两侧乳房交替喂养,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特别是3月龄内的宝宝。

宝宝由于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状态,就需要通过行为发送不同信号。这3个反应有助于判断宝宝饥饿:

1、宝宝转向或寻觅妈妈的乳房。

2、张大嘴巴,舌头向下伸。

3、做出吮吸动作或者吮吸手指。

新生儿出生时即具备觅食能力和对饥饿的感知,并通过上述的行为发送饥饿信号。因此母亲无需担心宝宝不会表达自己的饥饿,只需要随时留意宝宝的肢体活动、面部表情以及哭闹的情况来判断。

新生儿胃容量小,胃排空较快,易感到饥饿。伴随成长发育,一般喂奶间隔从1~2小时逐渐延长至3小时左右。3个月后,宝宝胃容量增大,进食习惯趋于规律,同时夜间睡眠时间延长,夜间喂奶次数也可逐渐减少。

随着宝宝胃容量的增加,宝宝每次摄入的乳量会逐步增多,胃排空时间相应延长,同时哺乳母亲的泌乳量也会相应增加。此时喂哺次数可不断减少,前后两次喂哺间隔时间也可延长,母乳喂养从回应式喂养到规律喂养模式。

添加辅食后,不可轻易停掉母乳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2022)》指出,6月龄内要坚持纯母乳喂养,7―24月龄在添加辅食的同时继续进行母乳喂养。正常情况下,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月龄内宝宝所需要的全部能量、营养素和水。宝宝从出生到满6月龄的阶段内都完全喂给母乳,不要喂给母乳以外的食物,如宝宝配方奶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杨振宇强调,在6月龄开始添加辅食之后,妈妈们千万不要担心自己的乳汁营养不够而轻易停止母乳喂养。

吃好、睡足、多动,有助提高哺乳质量

杨振宇在对《中国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2022)》进行解读时介绍,该指南是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8项准则基础上加了5项内容。

1、产褥期食物多样不过量,坚持整个哺乳期营养均衡。

2、适量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和海产品,选用碘盐,合理补充维生素D。

3、家庭支持,愉悦心情,充足睡眠,坚持母乳喂养。

4、增加身体活动,促进产后恢复健康体重。

5、多喝汤和水,限制浓茶和咖啡,忌烟酒。

根据《中国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2022)》,产妇在分娩后可能会感到疲劳无力或食欲较差,可选择较清淡、稀软、易消化的食物。哺乳期应坚持食物多样,以满足自身营养需求。哺乳期每天的食物建议量如下:

1、谷类225~275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不少于1/3;薯类75克。

2、蔬菜类400~500克,其中绿叶蔬菜和红黄色等有色蔬菜占2/3以上。

3、水果类200~350克。●鱼、禽、蛋、肉类(含动物内脏)总量为175~225克。

4、牛奶300~500毫升。

5、大豆类25克,坚果10克。

6、烹调油25克,食盐不超过 5克。

7、饮水量为2100毫升。

其中特别要注意摄入充足的钙和碘。哺乳期女性膳食的钙的推荐量比一般女性每天增加200毫克,总量应达到1000毫克。具体办法是喝奶、补充维生素D和晒太阳。

哺乳期女性碘的推荐量比非孕期和非哺乳期女性每天要多120微克,总量达到240微克。具体办法是选用碘盐烹调食物,增加含碘丰富的海产品的摄入。

母乳喂养,让母婴身心都受益

对于母乳喂养的益处,上海市松江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科普材料中介绍,母乳中含有特异性及非特异性的免疫因子,可支持并强化新生儿尚未成熟的免疫系统,从而保护机体免受感染。母乳喂养能够增强母亲及宝宝之间的感情维系,促进母婴间依恋情结的产生,促进母亲心理健康。母乳喂养可减少母亲产后出血、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生风险。哺乳可以推迟排卵,延长生育间隔,并可消耗母体孕期积累的脂肪,有利于产后体型的恢复。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楚超 万涛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转载及投稿 || 010-62969002转8486

邮箱:ln8103@cnki.net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