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慢病管理】脑卒中患者的“心情”同样需要守护

原标题:【慢病管理】脑卒中患者的“心情”同样需要守护

你知道吗?脑卒中患者的“心情”需要守护~

为什么呢?

树荫下,一位瘦削的爷爷在老伴和拐杖的帮助下练习着行走。和汗水一起流下的,还有一行老泪,呜咽抽泣声也断断续续。一次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彻底改变了老人家的身体功能,也改变了他的性格。

脑卒中患者的这种不良“心情”,也许并非故意闹脾气或脆弱敏感,也并非卒中后的“正常”过程,而是一种精神类并发症,叫卒中后抑郁症,而且绝非个例

什么是卒中后抑郁症?

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发病率最高的精神类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兴趣消退、行为抑制、性格改变、偏执等,是身体与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脑卒中患者抑郁的患病率约为18%~33%,在卒中后3~6个月发病达到高峰,未经治疗的卒中后抑郁症可牵延不愈。

哪些脑卒中患者更容易发生卒中后抑郁症?

伴有严重肢体及功能障碍、多次发生卒中、受到负面事件打击、家庭/社会支持不足、合并多种慢性病、以及具有神经质人格特征的脑卒中患者,更容易得卒中后抑郁症。

卒中后抑郁症对卒中患者的影响有多大?

卒中后抑郁症对患者的全面康复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率升高、康复过程缓慢及阻碍回归社会进程等,是一种严重的卒中后并发症。

除影响患者康复外,还可能造成生命威胁。急性脑卒中患者自杀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

而且,11.3%的患者在卒中发生后的2年内仍有自杀计划。然而,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卒中患者受身体及认知功能障碍制约无法表达、家属认识不足等原因,卒中后抑郁症在我国被严重忽视,其误诊漏诊率可高达80%,仅有低于10%的卒中患者曾接受过心理治疗

如何发现并及时治疗卒中后抑郁症?

多种生物学指标、客观检查指标、心理学量表是对卒中后抑郁症评估和预后判断的有力工具,患者及其家属需要增强对疾病的认识,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并获得帮助。以脑卒中为重点的干预措施、心理疗法、药物疗法及中医在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上各有侧重,多种方法相结合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脑卒中发生后对患者心理、精神上造成的打击,患者及家人需要警觉和重视,家人、社会应给予关爱和支持,及时就医与诊疗,使患者逐步摆脱病耻感,对治疗充满信心,这对卒中患者康复与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